【行业资讯】大势所趋,汽车将迎来轻量化时代
现在不少新车上市时都会写上一句“全新一代车型采取轻量化技术,比上一代车型减重了”。不可否认,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,轻量化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。可以说,从钢到铝,我们迈进了一大步,之后出现的轻量化材料包括高强度钢、铝合金、镁合金、工程塑料、复合材料等。现在不少厂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但轻量化依然还有很大可以深挖的余地。今天,咱们就来扒一扒汽车轻量化到底有什么门道。
之前厂家想要让车身做到轻量化,就会用到铝合金材料。相比传统钢材而言,铝合金的密度更小,同体积下重量更轻,并且还能保证一定刚性,其轻量化优势明显。然而,正是这种之前被奥迪等车企寄予厚望的车身形式,现在并没有被发扬光大,转向了更为全面平衡的钢铝混合车身。因为铝合金的强度问题,在刚性和保障乘员舱完整性方面不占优势,而这点上热成型钢(超高强度钢)则有着先天的优势。但铝合金材料也有着自己的强项,比如在吸能方面,铝合金材料就要比热成型钢好很多,适合设计在具备比较充足缓冲区的车头部位。而A、B、C柱以及门槛梁等位置需要的强度非常高,应采用热成型高强度钢材。
前不久发布的全新奥迪A8,车身结构中所使用的高强度钢材的比例已经大大增加,再加上少量的镁合金和碳纤维材料,使得铝合金的比重只占到整个车身结构的58%。所以说,从轻量化角度来说,这种钢铝混合车身的诞生和普及算得上是一种“理性的回归”,它是一种在安全性、刚性、轻量化、成本之间博弈之后,平衡出来的解决方案。
但是,这种钢铝混合车身在制造方面也绝非易事。比如铝合金与其他材料不好连接,所以要掌握铝合金的焊接或黏合加工技术,投入的研发就比高强度钢的焊接困难许多。其它新材料也面临类似的问题,比如镁合金耐腐蚀性差、废品率高。碳纤维成型工艺困难,材料在加载情况下的变形性能和强度等,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。而各大车企采用的方案也都是根据不同位置、不同强度和不同材料,采用不同的拼接工艺。
车身采用什么形式都有可能成为一把“双刃剑”,没有一种完美的车身,也没有一种完美的材料,并且根据车辆形式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不同,车身也将有着质的变化。在未来,只有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,才是最理想的车身。
联系人:李尘浩
联系热线:022-66224072
手机号:13752195332
下一篇:【重要资讯】汽车界党代表在会上都说了啥?
- 2018-10-29
- 聚焦“iCar”时代 天津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展
- 2018-10-22
- 天津汽车制造市场“欲速则达 ”凸显平台优势
- 2018-01-31
- 汽车零部件智造未来 天津汽车装备展引发广泛
- 2018-01-31
- 汽车抗冲击力柔性技术 天津汽车装备展现真
- 2018-01-31
- 2017天津汽车装备展 助力中国汽车“智造”未来
- 2017-11-24
- 首届天津汽车装备展完美收官 智能化成未来发展
- 2018-10-29
- 大众、丰田、长城“三足鼎立”
- 2018-10-23
- 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
- 2018-10-23
- 【重要资讯】世界十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盘点
- 2018-10-23
- 【重要资讯】工业自动化迎来智能时代
- 2018-10-22
- 【重要资讯】汽车市场消费升级 纵览行业新动向
- 2017-10-27
- 【重要资讯】长城正研发XEV项目,或在2022年推出